|
人纤维蛋白原与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区别01.纤维蛋白原概述 纤维蛋白原也称人凝血因子Ⅰ,主要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,是血浆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。正常人体内纤维蛋白原浓度平均为2~4g/L。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的前体,是参与凝血、止血过程的主要底物之一,是保持正常凝血和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稳固血凝块的关键因素。 纤维蛋白原主要促进血小板的聚集。在生理止血过程中,纤维蛋白原类似钢筋骨架,而血小板类似砖瓦结构。单纯的血小板血栓止血是很不稳固,容易二次出血或渗血不止,而纤维蛋白原是通过与血小板Ⅱb/Ⅲa受体结合,促进血小板的聚集,形成坚实纤维蛋白,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。
02.人纤维蛋白原的应用 商品化的人纤维蛋白原浓缩物目前是从冷沉淀或血浆中制备。人纤维蛋白原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,占到了90%以上,适用于各种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(如无纤维蛋白原血症)以及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如严重肝脏损伤、肝硬化、DIC、产后大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造而造成的凝血障碍。 首剂量一般2-4g,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而补充,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最高达到1.0mg/L以上为度。由于纤维蛋白原半衰期为96-144h,在纤维蛋白原血浆浓度恢复到1.0mg/L以上或无明显纤溶亢进的患者,24h后一般不需要重复使用。 03.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概述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(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,PCC)是一种由来源于人血浆,主要含有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——凝血酶原(FⅡ)、抗乙型血友病因子(FⅨ)、凝血酶原(FⅩ)和凝血酶原转化因子(FⅦ),能加速血液凝固的静脉注射血浆蛋白制剂。因其可快速逆转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,被广泛应用于临床。 根据凝血因子VⅡ的含量可将凝血酶原复合物划分为四因子PCC和三因子PCC。四因子PCC含治疗剂量的FⅡ、FⅨ、FⅩ和FⅦ,三因子PCC缺乏治疗剂量的FⅦ。还有一种是活化的凝血酶原复合物(aPCC),含部分活化FⅦ和少量活化FⅡ、FⅨ、FⅩ。
04.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、Ⅶ、Ⅸ、Ⅹ缺乏症(单独或联合缺陷)包括: 1.凝血因子Ⅱ、Ⅶ、Ⅸ、Ⅹ缺乏症,包括乙型血友病。 2.抗凝剂过量、维生素 K缺乏症。 3.因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机制紊乱,肝脏疾病导致的出血患者需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时。 4.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拟做外科手术患者,但对凝血因子Ⅴ缺乏者可能无效。 5.治疗已产生因子Ⅷ抑制物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。 6.逆转香豆素类抗凝剂诱导的出血。 《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(2020 版)》推荐,病毒灭活凝血酶原复合物可以作为血友病B的替代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。另外,从理论上讲,DIC的中晚期可出现多种凝血因子的缺乏,故在病情需要及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可酌情使用。
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分享,并不代表本平台同意其描述和观点,如需治疗请听从专业指导,如转载稿、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。 |